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成果有哪些?这场新闻发布会给出答案

长寿新澄迈
2022-05-20 21:04:58
logo 语音播报


5月19日,“奋进自贸港 建功新时代”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生态文明和绿色低碳专场在海口举行,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务厅、省林业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省围绕落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谋划实施标志性项目,引领绿色投资和消费,取得显著成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成为首批5个国家公园之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稳居全国“第一方阵”;“禁塑”实施全国首部法规、实施首年取得良好开局;装配式建筑应用量连年翻番;“六水共治”今年初正式启动。重点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具体来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成绩单”亮眼,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已增加到36只,近年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共发现了尖峰水玉杯等9个植物新种,珍稀物种保护成效显著。此外,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实现了统一规范高效、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社区群众生活持续改善、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得到明显增强。


“六水共治”持续开展,齐抓共管治水初见实效。截至今年一季度,全省重大治水项目年度投资完成比例超过30%,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开工(含完工)比例达93%,全省地表水水质优良率同比上升3.8个百分点,劣Ⅴ类水体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治水工作实现良好开局。


新能源汽车推广方面截至2022年4月底,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4.6万辆,较“十四五”初期6.4万辆增幅超128%;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也从“十四五”初期4.2%升至8.3%(接近翻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倍以上,居全国“第一方阵”。







省生态环境厅:

协同推进海南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新闻发布会介绍,自2018年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以来,我省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生态环境“高颜值”得到精心呵护,2021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9.4%,细颗粒物(PM2.5)浓度从2017年的18微克/立方米降至历史最低水平13微克/立方米并保持两年,平均每年下降1个单位;全省城镇内河湖水质达标率94.2%、优良率44.2%,整体水质达到治理以来最好水平;全省监测的76条主要河流和41座主要湖库的总体水质优良率为92.2%,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99.77%;城市(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优良率连年保持100%。


在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上,目前我省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行政村比例较2017年提升了约49个百分点;2021年反映全省总体生态状况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指数(EI)为80.41,持续保持优级,较2017年的77.47进一步提升;海南岛自然海岸线保有率保持在60%以上。


绿色低碳转型展现海南“亮色”,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标志性工程也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海南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70.9%,较2017年提升约15个百分点,较全国平均水平高23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全省单位GDP能源消耗和用水量分别下降11%和25.45%,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27.9%,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创新方面,海南率先推进生态文明制度集成创新,形成一批制度成果,9项改革举措入选国家推广清单;海南率先开展多个生态文明前沿领域的立法实践,“多规合一”、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禁塑”、排污许可管理等走在全国前列。


“未来,我们将不断拓展、深化、丰富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成果,建设生态一流、绿色低碳的自由贸易港。”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伍晓红表示。


省水务厅:

以项目为王推动治水攻坚


“六水共治”是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第五项标志性工程。新闻发布会透露,我省以项目为王推动治水攻坚,科学统筹2022年治水项目,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90亿元。


截至目前,全省各级治水办公室已经全部挂牌成立,领导小组议事规则、工作规则、职责清单、2022年工作要点及任务分工等相关文件和制度已经出台,“六水共治”体制机制已经建立。


在齐抓共管治水实效方面,截至今年一季度,全省重大治水项目年度投资完成比例超过30%,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开工(含完工)比例达93%,全省地表水水质优良率同比上升3.8个百分点,劣Ⅴ类水体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治水工作实现良好开局。


省水务厅副厅长梁誉腾介绍,下一步,我省将推进治水项目按月抓,形成建设项目月投资计划表,今年第二季度拟继续推进项目469个,计划完成投资50亿元以上,力争省级重大项目、污水处理、改厕项目开工、养殖尾水治理等领域有重大进展;并推进专项行动见成效,二季度基本完成劣Ⅴ类水体治理新开工项目方案评估、河流湖库水浮莲清理2个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身份注册登记”等8个专项行动。


此外,我省还将推进试点示范有突破,加快探索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志性成果;充分发动群众,实施党建引领,压实各级河湖长责任,开展群众性“六水共治”活动,增强社会参与积极性。


省林业局:

多措并举推动海南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再上新台阶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国宝”。海南日报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以下简称“国家公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分属各个部门的20个不同类型的保护地经整合,由国家公园管理局统一管理,实现了管理统一规范高效。


“国家公园珍稀物种保护成效显著,近年来,我们发现了尖峰水玉杯等9个植物新种;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已增加到36只。”省林业局总工程师周亚东介绍,国家公园区域空气优良天数近年来始终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地表水环境质量优良率稳定在100%,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据介绍,老百姓利用国家公园金字招牌吃上了“旅游饭”,国家公园范围内游客人次占全省游客的比例逐年攀升,社区群众生活持续改善;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得到明显增强,参与热带雨林科普活动的志愿者3年增长1.29倍,成立自然教育学校10所,社会关注度明显提高;“霸王岭模式”得到国际好评,去年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马赛大会和联合国昆明生物多样性大会发布海南长臂猿保护案例,向国际社会成功展示了中国国家公园建设的成果。


此外,我省积极抓好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各项工作,近五年来,全省完成植树造林96.6万亩,累计发动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义务植树达1759万人次,折合种植大中小各类苗木3760万株,森林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红树林湿地得到严格保护,2018年以来,全省新增红树林面积1090公顷,沿海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省工信厅:

海南新能源汽车总量不断提升,充电基础设施总体实现超前布局


新闻发布会介绍,截至今年4月底,海南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4.6万辆,居全国“第一方阵”;全省累计建设充电桩51265个,已具备电动汽车环岛出行条件。


“充电基础设施总体实现了超前布局,海南围绕‘南北两极、环岛互联、多点分布’的总体思路,按照‘适度超前’的建设原则,稳步推进全省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孙于萍介绍,我省已累计建成并投入使用35座换电站,聚集了多家运营公司和产业链关联企业,换电站实现对乘用车和商用车的全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新能源汽车总量不断提升,多个细分领域车辆占比居国内前列。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为8.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倍以上,居全国“第一方阵”。公共领域基本实现清洁能源化目标,公务车、公交车领域新增和更换车辆100%为清洁能源汽车;社会运营领域清洁能源化进程持续推进,网约出租车、分时租赁领域新增和更换车辆100%为新能源汽车,提前实现国家鼓励网约车使用新能源汽车的目标;驾培领域出台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政策,预计全面新能源化后每年可培训学员17万人次;私人领域车辆清洁能源化进程明显提速,2022年至今私人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个人用户占比达84.9%,个人用户已成为新能源汽车购买主力军。


此外,我省构建起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良好生态,自2019年《海南省清洁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实施以来,我省出台了近30项配套政策措施,构建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的政策体系;并连续3年举办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积极打造新能源汽车的技术交流中心和信息汇聚地。


来源:海南日报客户端
全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

打开富硒澄迈客户端,查看更多内容
立即下载
发送